(转载本文不受版权限制)
美国参考
__________

鲍威尔在北京就美中关系发表讲话并回答提问

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于10月25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China World Hotel)举行记者会,强调了中美关系的全面性和复杂性。

中国是鲍威尔此次日、中、韩三国之行的第二站。鲍威尔表示,他同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广泛的磋商,议题包括向台湾出售武器、北韩核武项目、经济及人权。

鲍威尔在记者会上发表了简短讲话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以下是美国国务院发布的记者会文字记录,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IIP)翻译。

(记录开始)

美国国务院
发言人办公室
(发自韩国汉城)
即时发布
2004年10月25日

国务卿科林·鲍威尔举行记者会

中国大饭店
中国北京
2004年10月25日

鲍威尔国务卿: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再次来到北京。我在本次访问过程中与胡主席和温总理进行了非常好的交谈,也与我的朋友及同仁外交部李部长进行了特别好的交谈。这是我今年第五次同李部长见面,我期待着11月下旬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再次同他见面。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中国与美国的交往日益全球化,我们就涉及我们两国和全世界的各种问题进行接触,从安全威胁直至双边事务。我们正在显示我们能够共同前进。当遇到分歧时,我们开诚布公,本着努力寻找解决途径的精神对待分歧。不过,我们已取得共识的领域比存在分歧的领域要多得多。

例如,我们今天就人权问题进行了良好、公开、坦诚的交谈。我高兴地在此宣布,我们在今天的会谈中同意开始就恢复我们两国间的人权对话进行磋商。我对中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的主导作用表示了感谢。我们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不受核武器威胁的朝鲜半岛。我还提到,(布什)总统期待着于11月在智利举行的APEC会议上同胡主席会晤,我们准备共同努力落实去年11月在曼谷APEC会议上同意采取的措施。

美国人民向遭到恐怖分子杀害的中国公民表示哀悼。我们向最近在巴基斯坦发生的劫持人质事件中遇害的中国工程师的家属表示慰唁,并向今年六月在阿富汗发生的恐怖事件遇害者的家属表示慰唁。恐怖主义是全球性的,我们欢迎中国在全球反恐之战中继续采取行动。我感谢中国方面在本次访问中对我的热情款待,并代表美国人民向中国人民致以最美好的祝愿。我的简短讲话到此为止,请各位提问。

问:您是否认为陈水扁的双十国庆讲话真正有可能带来突破,如果是这样的话,您是否曾试图说服中国方面对陈水扁以1992年香港会谈为基础恢复对话的态度做出回应?还有,在北韩问题上,您是否要求中国方面进一步作为参与者,而不仅是调解者,解决同北韩的僵持局面?

鲍威尔国务卿: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他们是一个参与方。他们在最近三轮会谈中一直积极参与,不仅召集会谈,而且表明立场,向北韩方面表明中国像我们所有人一样,相信我们希望实现的目标是朝鲜半岛无核化,并且相信推进无核化将给北韩人民带来好处。因此,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全面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会谈的召集人。

关于陈水扁的讲话,我们认为──美国认为──其中有些内容也许可供中国方面用以改善海峡两岸的对话。我今天从中国领导人那里听到的反应是,他们仍对陈水扁总统的行动感到忧虑,他们认为他的讲话那么坦率。不过,我们就台湾局势进行了良好的交谈。我重申了我们坚持信守建立在三个联合公报基础上的"一个中国"的政策,以及我们根据《台湾关系法》所承担的责任。我们再次表示,我们坚决认为双方都应当避免单方面采取任何可能威胁进程的行动。此外,我还特别敦促今天与我会晤的中国领导人尽一切努力,更加系统地、有计划地开展海峡两岸的对话。

问:我是China News Daily的记者。四年前,布什总统称中国是一个战略竞争对手。今天,您对中美关系发生的最大变化有何看法?第二个问题是您认为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谢谢。

鲍威尔国务卿:对不起,在什么之中?

问:在这一过程中。您认为您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谢谢。

鲍威尔国务卿: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同中国的关系是全方位的、非常复杂的,难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我认为在布什总统执政的四年中,我们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都记得在2001年4月初两国因撞机事件发生对峙时,人们以为这一事件将使两国关系跌入深谷。但我们在两个星期内就度过了难关,而且两国关系从那以后持续改善。

我们围绕着影响我们两国贸易和经济的问题进行了良好的、有建设性的对话。我们看到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们在接受中国向美国大量出口的同时,同中国共同努力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但我们正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围绕着允许汇率随市场自由浮动的一系列困难问题进行了努力,而且知道中国方面正致力于解决有关问题。

因此,我认为从这四年中可以看到我们同中国的这种复杂的关系使我们能够通过在有分歧的领域坦诚相待向前推进,我们还加强了取得共识的领域。我认为布什总统所领导的本届政府的所有成员都为此发挥了作用。进行互访的代表团非常多,我们还以很高的规格在美国接待来访的中国代表团。此外,美国各部部长也在这里受到规格极高的接待。我相信在布什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内,这种接触将继续下去,这种关系将继续发展。

问:国务卿先生,您能否再谈一谈您刚才宣布的有关讨论人权问题的协议有何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您能否告诉我们您是否谈到了《纽约时报》助理研究员被捕的问题;您是同谁讨论这个问题的;您得到什么样的答复;您今天是否得到令人鼓舞的消息?

鲍威尔国务卿:关于第二个问题,我的确提到了,是向李部长提出的。我对他说,我们对《纽约时报》研究员被捕一事感到关切。我问他能否过问此事。我们希望此事能尽快解决,此人能被释放。他注意到我说的话,并强调这个人是中国公民,对此事正在根据中国法律进行调查。因此,有关这个问题,我们确实进行了非常坦诚的交流。

关于人权问题,我们以前曾经说过──今天再一次重复──我们在2002年看到(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表现有一些改善,但是,我们看到在2003年又有一些倒退,新闻记者被拘押,另一些人不能像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那样自由行动,那样自由地参与公民社会。而能够那样做是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的。所以,在人权问题上,步伐放慢了,对话也停止了。我们没有像应该做到的那样进行公开、坦率的讨论。因此,在我们的午餐交谈中,(李)部长和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直接的讨论,其中包括《纽约时报》研究员的问题,包括他们对我们评论他们人权表现的言论的某些关切。我们都认为现在是重启对话的时候了。我们将开始组建对话小组,准备在不太远的将来正式宣布恢复对话。

问:下午好,鲍威尔国务卿。我是合众国际社的记者,我想问几个问题。

鲍威尔国务卿:请您问一个问题。

问:据官方的说法,中国今年前九个月的石油进口约为430万吨,其中大部份可能运往北韩了。鉴于冬天即将来临,您在和中国官员的讨论中是否谈到了可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能源需求当作促使他们重新回到六方谈判框架的手段的问题?美国认为中国还可探索哪些具体领域以促使北韩放弃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鲍威尔国务卿:这个问题没有谈到。我们没有谈到中国石油进口问题,也没有谈到北韩有哪些需求。很明显,中国是向北韩提供援助的一个主要国家,无论是能源还是其他形式的援助,因此,我认为中国对北韩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我们今天取得的一致意见是,有必要保持六方框架,为了保持该框架,六方必须举行会谈。

我希望,经过我们今天的交谈,我们双方都将努力推动六方框架的其他成员,共同解决使我们无法确定会谈日期的问题。

我相信,中方无保留地致力于保持六方框架,将此当作找出解决方案的途径,并将为找到解决方案而努力。至于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与北韩方面谈些什么,这将由他们自己去讨论。您知道,平壤的高级官员最近来此进行了访问,北京的高级官员也去过平壤。由此可见,中方积极参与此事,我们今天也重申了对六方会谈的承诺,并希望下一轮会谈能在不太久的将来举行。各方都已做好准备。只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举行下一轮会谈问题上表现消极。但是,会谈是取得进展的惟一途径。

问:据报导,2004年前往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锐减。据说,参加美国研究生院要求的GRE考试的学生人数只及2003年的一半。我的问题是,您对此有何评论?是否打算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鲍威尔国务卿:我们鼓励世界各地的学生来美国,来美国的大学受教育。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想目前在我国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大概是64000人。我们希望这个数字能增加。在9.11事件发生后,我们不得不采用新的签证程序和其他程序,以更好地了解来我国的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目的而来,什么时候走。这就减慢了发签证的速度,增加了获得签证的难度。但是,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大大改进了签证程序,使之较为简便,并缩短了等候领取签证的时间。

我们将尽一切努力,驻华大使将尽一切努力,无论在北京,还是在所有的总领事馆,加快签证的签发。外国人访问我国的各类机构和医疗设施、享用我国的娱乐设施、来我国旅游,以更好地了解美国人民,了解我们的国家与民族,了解我们如何与其他国家广交朋友,这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因此,我们正在千方百计地使那些应当来我国访问、对我们不怀恶意的人更方便地获得签证。我们希望人们认为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像过去那样敞开国门,欢迎来访者。因此,我希望看到这些数字回升,回到较高的水平。

问:台湾总统陈水扁昨天说,明年将是台湾与中国恢复对话的最好年份。在您今天上午会见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后,您觉得有恢复对话的可能吗?此外,您同他会晤时,是否在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上感受到压力?谢谢。

鲍威尔国务卿:我们没有专门就陈水扁总统昨天可能说过的话交换意见。我只是鼓励今天同我会谈的每位谈话者在对话问题上不要有任何先入之见,而应抓住一切机会增加两岸对话。

至于对台军售问题,不错,这个问题确实谈到了。中方对这类军售表示反对,而我重申,我们的政策是建立在"一个中国"、三项公报的基础之上的,但同时也是建立在我们根据我国的法律,即《台湾关系法》所承担的责任的基础之上的。该项法律要求确保台湾有能力进行自卫,不是获取进攻能力,而是进行自卫。我们的所有军售都是为了这个目的,都是经过慎重审议的。目前正在考虑的军售物项同过去三年中有关各方已知的物项是一致的。在这个物项单上,台湾方面还没有最后敲定他们准备买些什么。但是,我们认为,我们将继续履行我们根据《台湾关系法》所承担的责任,并且不使之损害我们的基本政策,即基于三项公报的"一个中国"的政策。我们非常谨慎地在我们对中国承担的责任和我们根据国内法对台湾承担的责任之间保持平衡。

好吧,女士们,先生们,谢谢大家。

(文字记录完)

 
返回美国参考主页

 

 

 

* * * * * *

*订阅〈美国参考电子稿件〉,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LISTSERV@LISTS.STATE.GOV
收到答复后请回函确认,在电子邮件正文内注明 OK 即可。
( 订阅说明详见〈美国参考〉网页: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


美国国务院
国际信息局
http://usinfo.state.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