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04年选举
前言
美国的政党
约翰·毕比
总统人选提名与美国民主
斯蒂芬·韦恩
美国选举程序
迈克尔·特劳戈特
2004年大选时间表
与托马斯·曼谈2004年竞选
保罗·马拉默德
国会选举
约翰·奥尔德里奇
民调、舆论与2004年选举
约翰·佐格比
竞选资金问题现状
约瑟夫·坎托
历届美国总统肖像
选举词汇
文献目录及网址

托马斯·曼(Thomas Mann)是华盛顿的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政府学高级研究员,就美国政治撰写过大量著作和文章。他最近接受了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编辑保罗·马拉默德的采访。

 
2004年美国选举

与托马斯·曼谈2004年竞选
(Interview with Thomas Mann on Campaign 2004)

保罗·马拉默德
(Paul Malamud)


buttons
问: 2004年大选有哪些主要议题?

答:每次总统竞选都会涉及多方面议题,而这次总统选举看来很可能涉及两大主题。第一是经济,也就是经济增长、就业和美国财政政策的总体状况。第二是安全,人身财产安全,也就是美国人民在国内面对恐怖主义威胁的安全感,国家的安全政策,特别是阿富汗和伊拉克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

问:美国普通老百姓关心外交政策问题吗?

答:公众对外交政策的关注有起有伏,这取决于当时的国际环境。从大方面来看,在冷战时期的某些时候,美国人民对外交政策极度关心;当然越南战争成了美国人关注的问题。我认为,"9·11"事件将使外交政策成为2004年选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遭受的恐怖主义袭击使美国人民明白,我们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安全,我国绝大多数公民都对布什总统提出的我们必须主动向恐怖主义分子出击的主张做出非常积极的反响。

"9·11"事件使美国人民现在懂得,国内安全与我们的对外政策明确相关。毫无疑问,美国公众对总统拥护程度的大幅度上升以及普遍认为他显示出果断的领导能力,都是基于他的外交政策行动,而不是由于他的政府在国内问题上的主张。

"9·11"事件发生后,共和党在民意调查中取得了巨大优势,被认为是信得过的处理国家安全政策问题的政党,而保持这一优势便是总统连任的关键之一。努力缩小共和党的这一优势肯定是民主党要重新入主白宫所必须达到的一个目标。

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后,遇到了战后重建这一更为复杂得多的挑战,这给批评政府的一派带来机会,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竞选议题。

问:在2000年举行的上届总统选举中,布什和戈尔胜负难分。上次这种投票极其接近的情况会对2004年大选的战术战略产生什么影响?

答:2000年总统选举是在由最高法院以5票对4票决定终止在佛罗里达州重计选票后定出胜负的。2000年选举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再次证实了一个最根本的现实:我们国家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势力旗鼓相当,在每一个层次的民选政府以及在个体选民中,两党几乎都是势均力敌。

所以我认为,在战略上,两党都会把2004年大选作为一场实力接近的选举来对待。两党都认识到动员本党的核心支持者参加投票将会有多么重要。双方都会为动员选民投票做出巨大努力。我想人们将看到一种极有意思的转变,即选举资源将被从电视宣传广告更多地转用到落实选民和动员投票方面,尽管仍然会有不少宣传广告。

两党和各自的同盟利益集团将投入巨资,以动员拥护本党的选民前往投票站投票。民主党很可能会利用其核心支持者对2000年佛罗里达州计票结果的不满情绪,激发他们参加投票。

但值得记住的是,在2002年的国会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在动员选民投票方面占了上风。他们对共和党选民的动员比较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他们取得中期选举胜利的原因。

问:各党用什么方法动员选民参加投票?

答:在有强制投票规定或者投票率很高的那些国家里,这方面的情形与美国不同。在美国,所谓的正常情形,是指在总统大选中有50%的适龄选民参加投票,因此,如何使公民前往投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要问决定美国人是否参加投票的因素有哪些的话,最主要的因素多半是信息。有投票权的人是不是确实知道要举行选举?他们是不是知道有哪些候选人?他们是不是知道不同候选人和不同政党之间的区别?

再有,他们是否喜欢其中的某一个政党?他们是否与竞选的某一方有某种联系?

第三,有没有人告诉他们去投票?他们是不是亲自被告知投票站在哪里以及应该在什么时间去投票?这最后一项因素是动员选民走出家门投票的重点。

动员选民投票的工作需要靠在基层建立组织,通过电脑档案找出很可能支持自己这派候选人的选民,然后通过打电话、直接发邮件、或者最好是亲自接触──理想的情况是通过与他们共事的人或同一社区的邻居等可信赖的人──同他们联系,最后,在选举日当天,再打电话,确保他们去投票站,有时还提供交通工具将他们送到投票站。这的确是一种很大的努力。

问:动员核心选民自然是最有效的。各党的核心选民是什么样的人?

答:密歇根大学政治研究中心所做的人口学分析展示了两党不同的选民基础。[见http://www.umich.edu/~nes/nesguide/nesguide.htm]民主党最有力的支持者是非洲裔选民,通常十分之九投民主党的票。西班牙裔选民也是支持民主党的居多,但支持的比例为二比一或更小。工会会员家庭大多投票支持民主党。低收入的劳工阶层选民多数支持民主党,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人趋于社会保守派,相当一部份人偶尔对共和党候选人感兴趣。对社会和文化族群问题的担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劳工阶层选民和中产阶层的男性白人选民支持共和党的原因。

离婚者和单亲家庭倾向于支持民主党,而传统夫妻家庭往往更支持共和党。宗教归属和参加宗教活动和仪式的多寡也是判断共和党基本选民的有力特徵。一个人参加宗教礼拜越多,就越可能是共和党人,投共和党的票。主张宗教与教育或国家功能分离的人或者非信教人士多为民主党的支持者。

收入较高的人往往倾向共和党,经商人士尤其如此──从小工商企业家到大公司主管。然而,受教育程度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新专业人员越来越支持民主党。

最后,各党的选民基础在地理分布上也有所不同。根据上届总统大选后电视上展示的一张彩色美国地图所用的标志,人们把这些州分别称做"红州和蓝州"。地图上的蓝州投的是民主党的票,这些州集中在东西海岸,另外还有北部地区的一些州。红州,即共和党占上风的州,则多分布在南部,在农业州和落基山脉诸州,另外还有几个中西部的州。

从各州内也可看出不同政党选民的分布情况。民主党的基础多在城市内和近郊区,而共和党在远郊区和农村地区更占优势。

民主党的势力在高科技发展地区日益壮大,而共和党的主要势力是在美国一些人口其实减少了的地区,也就是一些农村地区。共和党在南部各类郊区都颇为得势,包括在迅速发展的(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周围地区。

总之,共和党可以被视为是宗教与文化保守派、工商业者、南方及山区各州和中西部以及远郊区和农村地区的政党。民主党的支持者则包括少数族裔、主张宗教与国家事务分离的人士和社会自由派、工会会员家庭、大城市和低收入居民以及东西海岸。当然,所有这些分类都是基于整体倾向。在每一类人口中都有着各种政治倾向。

问:在任总统在选举中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答:首先,大多数竞选连任的在任总统都获得成功,这是历史事实。当然,并非所有在任总统都如愿以偿。其实,在最近历史上,我们有过几位未能连任的总统。1992年前一位布什总统和1980年卡特总统在都没有赢得连任。福特总统也是这种情况,他并没有被选为总统,而是接任总统,在1976年争取连任的努力也未获成功。

但是,总的说来,在任总统往往能赢得第二个任期。部份原因是,他们通常不必面对初选的挑战,而初选会让候选人暴露自己的弱点,使竞选实力受到影响。不过,前一位布什总统、卡特总统和福特总统都在初选中受到挑战。现任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总统在这次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中没有竞争对手,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其次,在任总统所处的地位使他可以主导被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所称之为的"先声夺人的讲坛"("the bully pulpit")──驾驭竞选议程,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有利于自己的议题上去。有时候,他们通过在外交政策和国内经济政策上的行动,把自己处于能够改变现状的位置,从而为竞选加分。作为在任总统,他们在筹款、积累资源等方面也会相对容易。他们可以把自己的一些优势分散给党的积极分子,而这也对竞选有利。

至于在任总统的不利因素则是,任期内发生的好事会记在他们的功劳簿上,发生的坏事也往往会归咎于他们,无论他们是否有这种功劳或责任。因此,总统任职于顺遂时期,连任会是坦途一条。但在经济不景气或一项外交政策失利之时担任总统,则是个重大不利。从很多方面来说,总统大选就是鉴定现政府政绩的全民公决。

好年景是有利因素。坏年景显然是不利因素。

问:布什总统的政治基础人们是知道的。然而,大部份竞选总统的民主党人有着各种职务背景──有众议员、参议员、州长、将军。这些职务背景会对他们当选总统的机会产生什么作用?

答:有一个说法是,美国参议院的大部份议员,每天早晨醒来在洗澡间照镜子时从镜子里看到的,都是一个总统人选。但我们说,多数参议员受到"召唤",很少人真正被选中。最近一位当选总统的参议员是1960年时的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后来,有好几位参议员曾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但都在选举中失利,其中包括参加1996年竞选的鲍勃·多尔(Bob Dole)和参加1972年竞选的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看来,参议院不是一个竞选总统的特别可取的起点站。

多数最后赢得总统竞选胜利的候选人,要么是副总统,要么担任过州长。副总统职务是竞选总统的顺理成章的基点,虽然在任副总统并不总能获得成功,就像阿尔·戈尔(Al Gore)在2000年体验到的那样。州长职务已证明是产生总统人选的沃土,最近的例子就是乔治·W·布什,在他之前有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吉米·卡特(Jimmy Carter)。这确实是个不一般的现象。军旅生涯曾是蕴育十九世纪总统的沃土,但在当代,只有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一人是从军事统帅上升为最高统帅的。

问:有关竞选筹款的法律对本届大选结果会有什么影响?

答:乔治·布什在2000年提名过程中,成为首位谢绝接受公共(美国政府)等额补充资金而当选总统的候选人。按照法律,当时他这样做,就使他的竞选资金开销不必受数额限制。结果,他在2000年筹集了超过一亿美元的捐款,竞选消费超过了民主党对手。如果他接受了公共资金,将不得为竞选如此花费。在2004年,鉴于候选人可依法接受个人捐助的金额从1000美元增加到了2000美元,布什的竞选活动将再次放弃公共等额补充资金,在提名阶段可筹到两亿美元之多的资金。

在没有人挑战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情况下,布什总统的竞选班子可以利用这笔资金,以他们的方式向公众描绘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并着手建立帮助动员选民投票的地方组织。这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没有一位民主党候选人在该党初选时期表现出有如此大的筹资能力。如果他们接受公共等额补充资金,那么他们的竞选资金开销将被限制在接近5000万美元,而其中大部份资金被用于2003年中和2004年头几个月争取候选人提名的初选中。这样,在赢得总统候选提名人、党的代表大会结束以后的竞选阶段,资金已经所剩无几。鉴于这种情况,预计会有一个或多个民主党候选人放弃公共等额补充资金,最大程度地筹集和使用资金。

在初选竞选活动结束、提名总统候选人的党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候选人将再次决定是否接受公共等额补充资金,供大选之用。预期布什总统和民主党总统提名人这时都会接受。

问:资金对总统竞选的结果会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答:资金对有些选举或在某些情况会下,会比对另一些选举或在另一些情况下来得更重要。在竞选联邦众议员、参议员和竞选州长时,资金的作用极其重要,因为对大多数参选人来说,要让选民了解自己,真正得到机会打破默默无闻的状况,是需要大量资金的。

在争取赢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过程中,资金也很重要。在这个阶段,多数候选人知名度相对较低,他们需要有资金宣传自己和自己的政纲,并且建立组织。在大选中,资金的重要性相对减小,因为到了这个重要的竞争阶段,会有一定程度的"免费"的媒体关注,会有电视转播的辩论。选民大多从自己的政党倾向出发来审视候选人。不过,在实力接近的选举中,资金仍然对能否争取到微弱优势而取胜起决定作用。

问:在2004年大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是能够通过批评当政的布什总统就取得胜利呢,还是说,民主党也需要确立某种积极的主题?

答:民主党要成功,需要有两个条件。其中绝对主要的是,他们需要拿出让选民拒绝布什连任的理由。这个理由与其通过提出另一套主张来体现,不如更要通过让公民表达出对乔治·布什执政的不满。

民主党要重新问鼎白宫并重新取得对国会的控制,就需要有大量的选民表达类似这样的情绪:"在经济上我的生活安全感不如以前;由于反恐之战胜券不稳和伊拉克局势不明朗,我的人身安全感也不如从前。" 这是民主党2004年入主白宫的一个必要条件,不过大概还不够。

第二个条件是,民主党需要达到一定的公信度。他们需要有一位得到美国人民信任的候选人,人们相信他能够保护我们的安全,执行的方针政策将不会古怪极端、不会让人感到给美国人民带来的风险多于机会。

所以,的确,民主党必须提名一位能提出可行的国家安全战略、可行的经济和国内政策策略的候选人。大多数美国人不会把布什总统的政策与民主党人的方略做直接比较;真正的情况将是,当美国人确定总统的政绩不一定值得让他连任时,就会更仔细地审视民主党人并考虑:"我们能相信他们吗?" 这时候反对党就必须提出可行的、积极的主张。

问:有句老话说,在总统竞选过程中,候选人为了迎合本党的基本选民会表示出较为极端的立场,民主党向左,共和党向右。情况是这样吗?这会在今后一年中影响候选人的政治行为吗?

答:在最近的几次大选中,成功的总统候选人并没有落入这种模式。例如,乔治·布什在2000年时设法做到了在争取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过程中,提出让他的保守派基本选民感到高兴的实际政策,而在获得提名后,则提出温和与关爱的口号,以避免被人说成是极端保守或右倾。

比尔·克林顿曾在自己的党内抛弃了左右两派对峙的传统做法,努力通过其他方式既吸引基本选民,也吸引摇摆不定的选民。竞选活动的积极分子确实往往在意识形态上表现得更加极端,共和党人士的极端是向右,民主党人士的极端是向左;但是,仍然有可能做到以不损害自己在竞选中的立场的方式,吸引选民和提出主张。

问:在这次大选中,因特网的作用是不是越来越大?

答:在大选中,不应把因特网视为一种大规模的通讯形式,它不是电视广告宣传的替代手段。相反,因特网的重要性在于,它成了一种组织竞选活动的方式──征集和组织志愿人员、筹款、协调基层活动、向支持者传递信息等等。霍华德·迪安(Howard Dean)发展了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在2000年选举筹款上的成功,利用因特网筹得大量资金。迪安和其他民主党候选人都把因特网当作进行组织建设的一种手段。

就布什阵营而言,他们也明白因特网的重要作用。他们在积极利用因特网,用它来筹集资金、建立自己的地方组织,并确保以一种既能激发资源又能有效分配资源的方式联系共和党的积极分子。

因此,从这些意义上来说,因特网将成为本次大选中的一个重要力量。

问:除了总统选举之外,当然还要有众、参两院的选举。这些选举的形势如何?

答:目前看不到向任何一个党一边倒的迹象。看起来更有可能出现的是一场旗鼓相当的选举。

自1994年选举以来,共和党在众议院一直占多数地位。共和党在参议院也曾占微弱多数,在共和党参议员吉姆·杰福兹(Jim Jeffords)退党成为无党派人士之后,共和党曾短暂地失去过多数地位。在2002年的选举中,共和党夺回了参议院的多数地位。很多分析人士通过观察众、参两院选举的结构认为,在不意外出现有利于民主党的大潮的情况下,共和党很可能在2010年以前始终保持多数党地位。

造成这种情况的部份原因是,争夺众议员席位的选区的数量减少。而这又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近年来的因素之一是,共和党成功地利用了一些州重新划分选区的机制,使他们的选民更有效地分布在不同选区。在今年角逐众议院435个席位的选举中,只有10%的席位会出现激烈争夺。鉴于共和党具有作为执政党的优势、筹得更多的竞选资金、在选区重划中占了上风,他们极有希望维持多数党的地位。

在参议院,面临改选的民主党席位多于共和党席位。要记得,每一个选举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席位需要改选。参议员的六年任期是相互错开的。现在有更多的民主党席位要改选,而这些席位又多在"红色"(更保守的)州,那些是2000年布什得胜的州。

所以说,只有在总统选举中出现向民主党一边倒的局面时,民主党才有机会成为国会中的多数党。

国会选举 >>>>

返回页首

返回美国参考主页